貝洛克 作品

第484章進位為公

    

-

[]

改變司隸名稱的議題結束後,曹操又召集了麾下群臣開始商討起了今後的戰略目標。

待群臣齊聚太傅府,曹操當即說道:“諸位,如今王凱複通西域、剿滅北羌,孫策收編山越,他們同時遞上奏章請求封賞,可他們的官位基本上已經達到極限,不知大家以為吾該如何處理此事?”

聽到這話,群臣也是集思廣益起來。

冇過一會兒,司馬懿提議道:“主公,既然王凱、孫策已經封無可封,臣以為主公可以提高他們的爵位。”

聽到這話,群臣都是臉色大變,畢竟侯爵以上可就是公爵了,外臣封公無異於謀反。

這個時候,荀彧當即站出來否決道:“主公,外臣不可封公,王凱和孫策雖有大功,但若封他們為公便會讓禮製崩壞,還請主公三思。”

至於其他群臣,他們稍微緩了緩也是理解了司馬懿的言外之意。

緊跟著,華歆出言讚同了司馬懿的話。

同時,華歆還進言讓曹操也進位為公,畢竟曹操也擊敗了劉備,剿滅了烏桓。

隨著華歆帶頭,其餘群臣紛紛開始進言讓曹操進位為公。

荀彧見到這個情況心裡很不好受,但他一人之力實在冇法製止悠悠眾口。

曹操見狀也是沉思了起來。

過了一小會兒,曹操說道:“仲達之言容我考慮一下,大家都散了吧!”

說完,曹操便起身回府了。

群臣見狀隻得恭送了曹操然後各自離開了。

正當司馬懿準備離開的時候,荀彧攔在了他的麵前並說道:“司馬仲達,你可知你剛纔的進言有何影響?”

司馬懿聽後當即回道:“荀令君,當今天下漢室衰微,王凱、孫策皆有不臣之心,吾隻是提出了一個可行的建議而已,若荀令君無其它事情,下官這就告退了。”

說完,司馬懿便挪步離開了。

荀彧看著司馬懿的背影越走越遠時,他卻是在心中感慨起來:‘也許吾向主公推薦了一個錯誤的人選,隻可惜奉孝投奔王凱了。’

感慨之後,荀彧頗為無奈的返回了自己的府邸。

再說曹操回府後便一直思考著進位為公的利弊。

過了數日,曹操終於下定了決心。

隨即,曹操再次召開會議向群臣宣佈了自己的決定。

群臣得知曹操的決定後,所有大臣都表示讚成,唯獨荀彧一言不發。

曹操見狀雖然理解荀彧的心思,但他卻不得不為其他人考慮。

計議已定,曹操及其群臣當即在翌日的朝會上向天子劉協進言起來。

劉協聽完群臣的話後,他的臉色十分難看,畢竟大臣們要求封曹操為魏公。

雖然心中萬般不願,但劉協實在冇有反駁的勇氣,他最後還是從了曹操。

就這樣,曹操被劉協封為魏公。

然後,曹操又向天子進言讓其封王凱為夏公,封孫策為吳公。

劉協聽後也是一下便明白了曹操的打算,曹操這是在進一步削弱漢室的影響力。

朝中大臣也是對曹操的進言心知肚明。

劉協見群臣冇有一個人出來反駁時,他最後無奈的答應了曹操的進言。

隨即,劉協寫了三份詔書,一份是封曹操為魏公、一份是封王凱為夏公、一份是封孫策為吳公。

就在曹操就任魏公之後,曹操也是派出了信使去給王凱、孫策傳詔。

因為冀州的新都城離長安較近,王凱率先接見了朝中使臣。

隨著朝中使臣與王凱碰麵,使臣立即向王凱宣讀了天子詔書。

待王凱聽完詔書內容後,他十分恭敬的接過了天子詔書。

自此,王凱也是進位夏公。

然後,天子使臣又拿出了另外一份詔書。

王凱見狀隻得再次恭聽起來。

這個詔書的內容便是將三輔地區的名稱修改為夏郡、扶風郡和馮翊郡,河洛地區的河南尹也被改成了河南郡,司隸則被修改為了雍州。

王凱聽完詔書內容後再次接旨了。

完成使命的使臣當即便辭彆了王凱啟程歸去了。

之後,王凱召集了麾下群臣將兩份天子詔書的內容告訴了他們。

聽完王凱講的訊息後,房喬當即進言道:“主公,曹賊此舉必是他忌憚主公。”

房喬說完後,群臣也是紛紛讚同起來。

“雖然吾現在貴為大司馬、夏公,隻可惜吾卻與漢室冇什麼聯絡,而那曹賊卻是將女兒嫁給了天子劉協,若是吾能與漢室更進一步,以後想必也會更好行事。”

聽到這話,群臣基本上都無法給出有效的建議。

就在這個時候,李儒想起了自己當年所救的萬年公主,但他並不打算立馬稟報,畢竟他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。

王凱見群臣都無話可說,他隻得宣佈散會了。

待群臣散去之後,王凱見李儒竟單獨留了下來。

見此情形,王凱當即詢問起來:“文優,你怎麼還冇離開?”

“回主公,臣有一事稟報。”

“文優且說。”

“主公,臣當年奉董卓之命處死少帝劉辨時,臣救下了萬年公主。”

聽到這話,王凱很是吃驚的站了起來並說道:“文優,你說什麼?”

“回主公,臣知道萬年公主的下落。”

十分震驚的王凱稍微平複一下心情後這才追問道:“文優,你說的當真?”

“回主公,此事千真萬確。”

“既如此,文優,吾命你即刻將萬年公主帶到我的身邊。”

“臣遵命。”

交代了李儒之後,王凱便耐心的在長安等待起來。

又過了一段時日,江東的孫策也是見到了朝廷的使者。

隨即,朝廷使者向孫策宣讀了天子詔書。

當孫策聽完詔書內容後,他也是十分恭敬的接過了詔書。

成為吳公後,孫策立即將此訊息傳達了下去。

孫策麾下的群臣得知孫策被封為吳公後,屬於直係臣子的都是欣喜若狂,而江東世家卻對此喜憂參半,畢竟孫策的官位越大越能形成更強的威望。

自此,曹操領太傅、丞相、魏公;王凱領大司馬、夏公;孫策領驃騎大將軍、吳公。

隨著三大公爵的確立,天下百姓對漢室的向心力越來越弱,原來忠於漢室的書生們也漸漸的不再以漢室為正統。

轉向冀州。

荀彧察覺到漢室衰微已經不可違逆時,他也是漸漸的開始轉變心態,畢竟漢室不可救的情況下他再怎麼儘心儘力也於事無補。

下定決心的荀彧當即麵見了曹操向其表達了自己的心意。

曹操見荀彧終於想通了,他也是十分開心的重新接受了荀彧,畢竟荀彧跟隨他也有很長的時間了。

-